English

黄土丘陵山区农业的出路

1998-11-10 来源:光明日报 梁振亮 梁珊 梁瑜 我有话说
机械旱作技术:

黄土丘陵山区农业的出路

梁振亮梁珊梁瑜

近些年来,山西省吕梁地区柳林县锄沟村采用机械旱作技术建设和耕种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天雨的利用效率,使耕地面积上平均每毫米降水所生产的粮食提高3倍,由0.25公斤增加到1公斤,为吕梁山区农业彻底摆脱十年九旱的被动局面提供了宝贵经验,给我国黄土丘陵山区发展种植农业,实现稳产高产找到一条出路。

锄沟村是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吕梁山腹地一个普通村庄,具有黄土丘陵山区一样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地貌特征。全村6.7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有3个大山头11个小山头。在这块土地上,除了2000来平方米老祖宗留下的一点柏树林及其它零星树木外,全村土地基本全部裸露无覆盖。因此,这里也同其它村庄一样多少年来几乎年年都要遭受干旱的严重威胁和损害。锄沟村在最干旱的年景全年降水320mm,而按照各种农作物生长平均需水量计算只需降雨299.9mm,降水超过作物所需20mm。由此推断,除百年不遇的历史特殊情况外,一般年景降雨量大大超过农作物生长所需。然而由于锄沟村同黄土丘陵山区所有村庄一样的特殊性质所决定,造成土壤中实际拥有水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

特殊性之一,地型陵峭不存水;特殊性之二,活土层不厚不渗水;特殊性之三,地表封闭不严密不保水;特殊性之四,土壤贫瘠不涵养水源;特殊性之五,耕作方式失当,土壤中有限水分使用分散;特殊性之六,重工轻农不修地养地。

为治服年复一年的严重干旱,兴建机修梯田是实施旱作技术的基础。具体操作方式是,将原有山坡地或人工梯田用大型推土机进行改造,修建成条宽12米或更大面积的梯田或小平原。这种机修梯田一由于地表平展,不跑水,天雨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保存。二由于田面宽,地块大,地埂少,从而有效克服了人工梯田条型窄、地埂多、埂土硬、吸热性强,太阳烘烤后蒸发量很大的弊端。

其次是废止使用步犁黄牛,一律实行机械耕作,把机修梯田的活土层深翻到24厘米到28厘米以下,或采用机械深松技术,在不打乱深土层结构的基础上,将活土层松动度深达40厘米到45厘米。由于加厚活土层,加深松土层,土地的渗水能力大大加强,降水可以大量渗入耕地中,犹如兴建成无数的地下水库。

再次是彻底抛弃落后耕作方式,实行“四项”大改革:一是改春天耕翻土地为秋天耕翻土地,构造疏松表层土壤的土地环境,让秋末降雨和冬春雨雪全部渗入耕地中。二是改春季入种施肥为秋季施肥,秋季翻耕土地时,同时将肥料翻入地中,让肥料在秋冬漫长的时间里充分利用秋雨冬雪水分发酵,将秋冬雨雪水分包涵在这部分吸水剂中。三是改化肥浅施为深施。在秋季翻地施肥中,同时将化肥也一次性翻入,在充分的时间里和充足的水分中,使农肥和化肥更加优化作用,提高肥效,减轻春季两肥作用中的用水压力。四是改张口过冬为秋耙磨封闭过冬。秋耕土地后,反复镇压和耙磨,可以粉碎土块,减小流通空气与土地的接触面,切断毛细管,从而大大减少秋冬雨季土地中水分的大量蒸发,加强土地蓄水能力。五是改入种时木犁开沟手溜籽为机械播种,同时牵引镇压器,将土块压碎,田面压实,使土地播种后仍然可以保墒。

锄沟村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提高自然降雨的使用效益,对吕梁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价值。一是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可以节省巨笔水利投资。以山西省为例,全省共有旱地266.7万公顷,如果全部推广使用旱作技术,其在土壤中的蓄水量,相当于修建一座60亿立方米溶量的地面水库。以此推算,我国黄土丘陵干旱山区耕地如果普及旱作技术,又相当于建成202亿立方米溶量的地面水库。二是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种植业产量。按照锄沟每毫米降水增产粮食3倍的标准计算,吕梁山区耕地500万亩,即使在95年百年不遇的干旱年,每亩也可增产粮食345公斤,总产可以增加17.25亿公斤,是当年全区实际总产量的2.5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